Ferrari logo

汽车

Mythbusters: 

第二章 – 法拉利所开创的拨片换档变速箱首先应用于一级方程式赛车,后来也用于公路车款中,但起初就连明星赛车手吉尔斯-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也对其持怀疑态度
撰文: Jason Barlow

早在 1979 年,法拉利已故技术总监 Mauro Forghieri 就曾实验性应用半自动变速箱。该部件采用了高压液压系统,而对它进行评估的正是赛车手吉尔斯-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尽管这位法裔加拿大明星车手在费奥拉诺赛道试驾了 100 圈,但他比较喜欢功能单纯的普通手动变速器。

当法拉利在 1989 年的 640 F1 赛车中引入自动变速箱时,这个技术上的创新立即获得了成果。在首次比赛中,即在赛季揭幕战巴西大奖赛中,法拉利就获得了胜利。虽然整个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赛道上的每支车队都采用了类似的设置。于是成为一级方程式历史上改变游戏规则的重大事件之一。

法拉利很快开始在公路车款上试验一种原理类似的系统。早期的设计采用搭配电动机械致动器的自动离合器。1992 年,该系统安装于最后推出的约100 辆 Mondial T 汽车。

探索法拉利的拨片换挡变速箱如何从看似失败的尝试变成行业标准

工程师保罗-马蒂内利(Paolo Martinelli)察觉到这一技术的潜力,于是随后又改装了一辆汽车,使变速箱和离合器都配备驱动装置。1994 年,马蒂内利开始负责一级方程式车队的发动机研发工作,并在同事克劳迪奥-隆巴迪(Claudio Lombardi )接手后,将团队扩大到包括菲亚特集团和电子设备合作伙伴马涅蒂-马瑞利(Magneti Marelli)的研究人员。此外,位于法拉利总部附近的博洛尼亚大学的软件专家也被加入了该研发项目。

355 F1(1997 年版)是首款使用新系统的公路跑车,顺应这款畅销法拉利系列中期更新的项目而推出。由于当时现有的六速手动变速箱相当热门,因此在转向柱上安装两个拨片,并且不再采用经典的H型开放式换挡槽的方式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少数人甚至直接表示不认同。人性一向如此:面对变化时人类既兴奋又警惕,正如当前关于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争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法拉利的半自动变速箱最初从一级方程式赛车应用到公路车型,首款搭载的是Mondial。随后,355 F1公路车型加入了拨片换挡控制系统

事实上,变速箱本身维持不变,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电动液压系统来驱动换挡,而非驾驶员左脚踩离合器踏板。经过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人体工程学小组专门研究,最终确定了换挡拨片的形状。换挡拨片的尺寸特意设计得很大,但又不至于遮挡观看仪表显示屏时的视线,而且固定在转向柱上,驾驶员时时都能方便安全地使用。

接下来的短短几年内,所有高性能汽车都改用了这种半自动系统。不但换挡速度更快(150 m/s),驾驶员的参与度更高,注意力更集中,并能承受更大的扭矩负荷。但它仍是一种自动手动变速箱,而非自动变速箱,驾驶时最好采用与传统变速箱相同的方式。

从那时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软件和技术的进步将换挡所需时间缩短到了 30 年前几乎无法想象的程度。但法拉利首先成功应用了该技术。